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ASTM C 1146-1989 在室温以上温度操作的导管及设备用预制板绝缘系统

作者:标准资料网 时间:2024-05-23 10:35:21  浏览:9966   来源:标准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英文标准名称】:PrefabricatedPanelInsulationSystemsforDuctsandEquipmentOperatingatTemperaturesAboveAmbientAir
【原文标准名称】:在室温以上温度操作的导管及设备用预制板绝缘系统
【标准号】:ASTMC1146-1989
【标准状态】:作废
【国别】:美国
【发布日期】:1989
【实施或试行日期】:
【发布单位】: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
【起草单位】:ASTM
【标准类型】:()
【标准水平】:()
【中文主题词】:热绝缘;预制的;导则
【英文主题词】:prefabricated;guidelines;thermalinsulation
【摘要】:
【中国标准分类号】:Q25
【国际标准分类号】:91_120_10
【页数】:3P;A4
【正文语种】:英语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基本信息
标准名称:微束分析 电子探针分析 标准样品技术条件导则
英文名称:Microbeam analysis -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 Guidelines for the specification of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 (CRMs)
中标分类: 仪器、仪表 >>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 >>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ICS分类:
替代情况:替代GB/T 4930-1993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8-04-11
实施日期:2008-10-01
首发日期:1985-02-06
作废日期: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单位: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起草人:刘永康、万光权、梁细荣、杨秋剑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7-01
页数:16页
计划单号:20030823-T-491
书号:155066·1-32060
适用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用于电子探针分析的单相标样,并规定了标样仅应用在平整抛光表面的显微分析中。本标准不包括有机物和生物标样。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4595:2003《微束分析 电子探针分析 标准样品技术条件导则》(英文版)。 本标准代替GB/T4930—1993《电子探针分析标准样品通用技术条件》,因为国际上的发展原标准在技术上已不适用。
本标准对GB/T4930—1993进行了全面修改:
———标题:将GB/T4930—1993原标题“电子探针分析标准样品通用技术条件”改为“微束分析电子探针分析 标准样品技术条件导则”;
———所有技术条文的项目、内容、结构顺序都作了变动,运用的技术方法更先进,更合理;
———标样材料不均匀性检测及其数据统计处理改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和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共同研制的检测和统计方法;
———将标样分级的概念引入本标准,使制作和应用标样的领域扩大,更合理,更全面。

前言

没有内容

目录

前言Ⅲ 引言Ⅳ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研究材料的制备1 5 材料的不均匀性2 6 研究材料的稳定性6 7 标样化学成分的测定7 8 标样试样的制备、包装、运输和储存7 9 标样证书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不均匀性数据统计评价计算过程示例9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推荐的电子探针分析用标样分级1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电子探针分析标样证书范例12 参考文献13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SO 导则31:2000 标准物质 认证内容和标示(ISO Guide31:2000,Referencematerials-Contentsofcertificatesandlabel)

所属分类: 仪器 仪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 电化学 热化学 光学式分析仪器
Product Code:SAE J942
Title:Passenger Car Windshield Washer Systems
Issuing Committee:Wiper Standards Committee
Scope:This SAE Recommended Practice establishes for passenger cars, light trucks, and multipurpose vehicles with GVW of 4500 kg (10 000 lb) or less:a. Minimum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the windshield washer system.b. Test procedures that can be conducted on uniform test equipment by commercially available laboratory facilities.c. Uniform terminology of windshield washer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phenomena consistent with those found in guides for the use of engineering layout studies to evaluate system performance.d. Guides for the design and location of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s for function, servicing of the system, etc.The minimum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 outlined in this document, are based on currently available engineering data. It is intended that all portions of the document will be periodically reviewed and revised as additional data on windshield washer system performance are developed.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